習平臺、App、微信公眾號三位一體運作,持續推送各種線上資源,將碎片化信息集成推送到學習者指尖,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學習需求,特別是運用移動終端拓展老年群體數字化學習項目,推動“智慧助老”行動,通過智能手機實現千課進企業、進社區、進鄉村,共幫助20多萬老年人跨越智能障礙、擁抱數字生活。
設施改造適老化,打造“愛晚學校”品牌。一是科學布點。針對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老年群體學習需求,湖南省政府將提質改造100所愛晚老年學校納入2024年十大重點民生實事項目,以全省開放大學、社區教育辦學體系為主渠道,統籌各級各類教育資源,在基礎設施、師資隊伍、教學資源等方面按照適老化要求進行提質改造,確定項目建設單位115個,覆蓋14個市州78個縣市區。二是聯動推進。建立省、市、縣項目單位聯動機制,對照目標分解任務到各級責任人,實行掛牌督戰,加強指導調度,一級抓一級、層層抓落實,確保項目有序推進。自籌資金700萬元加強愛晚老年學校總部建設,打造建設樣本,實體班辦學規模擴容到3000人以上,面向全省老年人開課700多門,建成中南地區第一家運動康養實訓基地。三是有效服務。各地在提質改造硬件的基礎上,著力在軟件建設上下功夫,常德市整合退休教師、名師工作坊資源建立師資培養機制,湘潭市協調市屬學校教師到老年學校兼職,郴州市定期組織老年學校教師培訓,衡陽市利用教育網絡送課進社區,株洲市探索以“課堂+戶外”教學形式開展“游學養”活動,滿足了群眾多樣化教育需求,做法先后被人民網、湖南日報、新湖南、紅網、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報道200多次。
教育普及常態化,增強“全民共享”效益。一是深化協同育人。支持高校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匯聚優質資源,建成社區大學14所、社區學院117所、社區學校600所、社區學習中心4233個,開發一系列專題教育課程,組織形式多樣的科技、文化、藝術等教育活動,其中“湖南老年健康促進大講堂”開發視頻課程263門、“離退休干部在線黨校”年培訓學員6000余人、“湖南老科協大講堂”每場報告會在線收看收聽超過10000人,受到廣泛好評。二是抓實集中教育。每年省直多部門聯合組織全省“紅色主題”教育活動,2023年累計有1195支隊伍46000余人參加、2100多萬人次參與網絡投票。每年精心組織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,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習展演活動,內容豐富多彩,群眾喜聞樂見,參與人數逐年遞增,2024年近900萬人。三是關愛重點群體。積極組織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,推動終身學習精品課程進社區,提供思政和德育熏陶。關愛留守兒童和少年,幫扶農村居民和殘疾人,開展志愿行動,送去關懷溫暖。組織實施“智慧助老”百千萬工程,培育100名教學名師,整合1000個老年教育機構,走進10000個社區,每年利用寒暑假上門服務。
環境營造大眾化,濃厚“隨處可學”氛圍。一是立起身邊標桿。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,先后培育湖南省社區教育實驗區16個、湖南省老年教育體驗基地48個、湖南省優秀社區學院10個、湖南省優秀社區學校20個、湖南省百姓學習之星190名、湖南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149個、湖南省優秀學習團隊140個、湖南省學習型家庭120個,評選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4個、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8個、全國百姓學習之星57名、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54個。二是推介務實做法。注重總結各地富有特色的學習教育活動,以主流報刊、網絡媒體、發展報告、典型案例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,先后推介長沙市銅官游學、常德市絲弦表演、益陽市湘穗女子學堂講學、郴州市親子閱讀、岳陽市錦時閱讀、永州市零陵漁鼓傳習等做法,以點帶面輻射,帶動全民終身學習深入開展。三是開展運用研究。先后建成湖南省終身教育研究基地、社區家庭教育科普基地、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等省級基地,以及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研究、老年教育理論與實踐等科研創新團隊,近年來共立項各類終身教育研究課題340項、發表論文588篇、出版著作26部,為深化終身學習提供了咨詢參考和理論支持。